系列报道“水利专家在一线”之三:铜陵篇
铜陵市专家组由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管理局、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两家单位组建,市级专家组1个,县级3个,于7月14日赶赴铜陵市、义安区、铜陵郊区、枞阳县,迅速深入一线,开展险情研判、抢险方案制订和险情处置工作。截至8月3日,铜陵市专家组累计协助地方查险144处,成功处置险情144处。本文选取其中的3个案例,呈献给读者。
处置铜陵郊区陈瑶湖镇里泊圩滑坡险情
7月19日凌晨3时,横埠后河南岸陈瑶湖镇里泊圩出现滑坡险情,距圩堤0.5米处背水侧圩堤滑塌,整体滑坡长度约20米。
专家组分析由于里泊圩背水侧堤脚位于鱼塘中,堤脚部位淤泥较多,7月6日以来,枫沙湖水位持续居高不下,里泊圩长期浸水,产生背水侧滑坡现象。
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专家组提出,沿塘边铺筑抢护通道,于滑坡背水侧填塘固基,抢护时禁止机械上圩施工,破坏圩堤稳定;打桩固脚,回土压脚,开挖导渗沟排土体积水;做土袋后戗阻滑、滑坡断面覆盖花雨布挡雨;加强观测险情发展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置。
7月21日抢护完成,至今该滑坡无发展情况,圩堤稳定,险情已排除。
处置枞阳县白荡湖流域唐山联圩滑坡险情
铜陵市枞阳县唐山联圩圩堤长约8.2千米,发生的险情主要以滑坡险情为主,其中石溪村段堤防背水侧滑坡险情滑坡点数量多、滑坡范围大,石溪村段累计发生滑坡10处,最大范围约50米,滑动位移量超过4米。
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由于堤防长时间超保证水位运行,长期受浸泡,加之堤防因长时间降雨、白蚁等原因造成渗水,导致背水侧土体长时间过饱和,同时,堤防背水侧加培新堤未能与老堤形成整体。
根据险情,专家组及时设计抢护方案,一是打桩固脚,在滑坡体下部打约5米长单排或交叉双排木桩固脚,同时削缓滑坡体重量。二是挖导渗沟排水,通过在滑坡体上每隔5米、在有渗水发生处开挖导渗沟排水降低渗水压力作用和滑动体含水量,导渗沟填砂石滤料。三是滤水碎石袋支撑,滑坡产生后,原堤身断面变窄,稳定性变差,为预防其他险情发生,在滑坡薄弱处做滤水碎石袋支撑加固。四是抢护完成后,为防止雨水冲刷,在滑坡体上覆盖花雨布,防止降雨增加滑坡体含水量。
唐山联圩石溪村段、边山村段自7月12日累计发生十余处滑坡险情,基本按本方案抢护,滑坡险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处置义安区老观圩蛤蟆矶段管涌险情
铜陵市义安区老观圩内农田面积1万多亩,保护人口3000多人。蛤蟆矶段位于老观圩西侧,迎水侧为夹江,背水侧堤脚曾在1998、1999年连续发生管涌,该段是历史上险工险段。
7月15日,长江坝埂头水位14.77米,超警戒水位1.77米。外江水位高、内外水位差增大,堤身浸泡时间长,堤防土质为砂性土。当日凌晨老观圩钱湾村蛤蟆矶段堤脚发现管涌险情,直径约10厘米,立即砌筑养水盆,做反滤压渗。
7月16日上午,专家组与区防指工程组赶到现场时,养水盆内水位较高,水管出水量较大,管涌点出水含有泥沙。由于凌晨情况紧急,采用了附近路边的细粉沙进行压渗。为进一步了解情况,降低了养水盆水位,清除管涌点周围泥沙,重新采用粗砂、瓜子片和碎石进行压渗。7月17日上午,在养水盆附近堤脚浅水沟内又发现2处小的管涌。专家组、区防指工程组赶到现场,与区防指、区水利局下属河道局、乡镇、村等单位有关人员在堤顶现场进行紧急会商。在详细了解堤防外侧地形、分析管涌发生位置后,提出管涌点扩大反滤铺盖、迎水面铺盖黏土截渗和背水侧土牛支撑三种方案。经充分讨论,区防指最终首选专家组与区防指工程组提出的迎水面铺盖黏土的方案,在迎水侧正对管涌位置左右各20米,铺盖一层黏土,宽约5米,利用外滩地杨树挡土,必要时打桩设障,同时,加强对管涌点的观察,视情在下游侧做好扩大反滤铺盖。
7月18日上午,正对管涌堤防临水侧完成约3米宽的黏土铺盖层,管涌出水明显减少,迎水侧黏土铺盖起到了效果。养水盆外2个小管涌点出水量小且平稳。受降雨影响,至7月24日在迎水侧完成5米宽的黏土铺盖,并铺设雨布防水,养水盆围井水管已无出水,管涌点无明显出水,截渗效果很好。